政前方观察|清凉经济如何不“上火”?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9日

近来,贵州文旅很火。


暑浪翻涌的八月,贵州以清凉吸引天南地北的游客接受“清凉风暴”洗礼。


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8.2%、10.6%,避暑大军仍在涌向爽爽贵阳、凉都六盘水、瀑乡安顺……


“一亿人在贵州,还有一亿人在来贵州的路上”,从网络热梗照进现实,这泼天的流量,是一场避暑狂欢,更是一场“压力测试”和“口碑大考”。


文旅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爆火”而不“上火”,是门大生意,也是门大学问。


今天,政前方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文旅体验的心里话。



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件件牵动游客关切,个个考验服务细节。


冷静审视舆论场留言板,确实不乏好评:“酸汤鱼一口入魂!”“千户苗寨的灯火亮起时,仿佛掉进星辰大海”“从火炉城市逃过来,第一次理解什么叫自然空调”……


但翻开评论区的另一页:有的反映某漂流景区排队5小时,大量游客滞留;有的吐槽景区人挤人,突降暴雨应对欠妥;有的避雷热门地区酒店住宿价格水涨船高、货不对板。


辗转各类社交软件,网友遇到的烦心事各有差异,但细细梳理下来,莫外乎一句话:有的游客游得不安逸,住得不舒心。


线上是线下的反映,只有线上善于倾听,才能线下解决问题。没有谁会喜欢差评,但换个角度想想,有期待才会吐槽,那些带着情绪的标点符号、那些直白的改进建议,是未被满足的文旅期待。


山区群众的经验,打理果园,越是盼着果子甜,越要舍得修剪枝桠。贵州要答好的,不仅是气候“天赋题”,更是治理“必答题”。


直面期待,政府的“出手”实为“守护”。


从省委主要领导深入调研暑期旅游服务保障工作,强调“紧盯资源、客源、服务持续用力”,到市场监管部门对五大涉旅平台及涉事酒店的及时约谈与亮剑执法,再到以白纸黑字明确价格红线……


监管贯穿着一条清晰逻辑:高效的治理力、清晰的规则感、刚柔并济的执法温度,恰恰是文旅市场健康发展的最优营商环境。


有网友表示,“贵州‘预防针’打得及时,‘止痛针’打得必要!”“这份遇事‘有人管’的安心,比景点本身更让人难忘。”


将心比心,游客假期宝贵,选择贵州更显情义珍贵。


面对市场供需和游客声音,更需景区景点和涉旅市场主体积极倾听、有效回应,多在网上“潜潜水”,留心关注游客的烦心事儿,找准痛点拿出过硬解决办法,这份诚意,最终都会变成朋友圈里那句“虽然有些小插曲,但还会再来”的温暖评价。


以政府“有形之手”托底,护航市场“无形之手”,职能部门“到位不缺位、补位不越位”,在线下解决问题,在线上“潜水”倾听,将“指尖民意”转化为“行动诚意”。


这背后,是贵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业发展的期望之重、嘱托之深,加快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展现贵州新风采的务实担当。



从苦练内功到迎来高光,“多彩贵州”品牌凝聚万千心血。


2024年,贵州新增规上(限上)涉旅市场主体130家,品牌连锁酒店100家;涉旅经营主体达34.53万户;旅行社达1309家,数量比2019年底增长约一倍。


贵州文旅爆火,离不开每一家涉旅市场主体的贡献,也印证一个道理:共同呵护市场,方能共同做大蛋糕。


面对流量爆火,个别涉旅平台、酒店集团、经营者侥幸心理作祟,客房价格涨幅超过此前三十日内其同类房型平均客房价格60%,与其说是利润冲动,不如归结为“流量爆火焦虑”。


文旅市场消费复苏,想着几口吃成“金娃娃”,甚至“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些想法不可取,更不可为。


旅游市场总有淡旺季,做生意也有各类成本,旺季酒店价格上涨、景区人潮汹涌,大家都有这个预期,但合理调价和坐地起价是两回事,服务有没有到位游客看得见。


这就好比吃饭,是要“一顿饱”还是“顿顿饱”,是个人都得拎清。


堵在路上看人头、花大价钱住进糟心房间……这些困扰,不是矫情,而是每个普通人都可能遇到的困境。


流量激增不是景区捉襟见肘却束手无策的理由,“旺季溢价”不该也不能成为少部分商家“违规涨价”的借口。


文旅业界,有两个被人津津乐道的案例,仔细揣摩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个是淄博出圈后,面对陡增客流,当地喊话推荐其他山东城市:山东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美景美食不止淄博,好客山东应有尽有。


一个是海底捞将大巴车开到演唱会现场,用火锅香接住演唱会的泼天流量,“演唱会+餐饮”的跨界,打通了与顾客的“最后一公里”。


火热之下,种好“口碑庄稼”才是硬道理,文旅领域的协作、创新大有可为。


今天的中国大地,各地文旅市场都有独门绝技,消费者都是“货比三家”“用脚投票”,切不可因一时短视造成长期损害。


从文旅发展趋势来看,贵州是有基础、有条件、有底气“长红”的。


对于文旅投资者来说,保持战略定力,将“细水长流”奉为圭臬,平台企业切实践行主体责任,酒店经营者需珍惜来之不易的口碑,以品质服务和诚信经营赢得“回头客”,游客满意才是持续繁荣的根本。



“一步一级,云是我的阶梯,乌蒙襟怀,包容人间四季,带着我身外的冷暖,到此已经,来不及想起……”一曲《山水贵客》唱出贵州文旅万千风华,也契合八方游客对贵州的珍爱。


每一个贵州人,每一个来贵州游客,或多或少都有切身感受:贵州文旅真的火出圈了!这份辛苦挣来的热度,容不得半分辜负。


其实贵州文旅正在经历的,是所有热门旅游地都必经的成长阵痛。市场主体需坚持长期主义,青睐贵州的游客也不妨多些鉴赏耐心。


这些年,贵州以“悬赏”姿态请游客当“啄木鸟”:从2017年到2025年,“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接续举办,用200余万元奖金换来2500余条“带刺”的意见。


老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坦坦荡荡接受检验,补齐旅游服务短板,这是发展中的贵州文旅发展的价值追求。


或许,我们“个子”还不够高,文旅还有不小潜力空间,但这份追求从未有变。


当下热门景区受追捧,客流预警恰恰不是“逐客令”,而是期待游客合理规划旅游线路,错峰出行,沉浸行走,好山好水就在那,贵州的美,“慢”下来才懂妙处。


其实,贵州除了“黄小西吃晚饭”,也有千姿百态的“村风”劲吹!


享有“山地公园省”和“文化千岛”之誉的贵州,88个县城各有魅力,淳朴本真的特色民族村寨堪称“宝藏”,有村超、村BA这样的活力名片,也有芦笙、侗族大歌这样的文化天籁。


让“凉意”浸润“暖意”,“共情”是最好的服务。


“服务游客,主干道化身‘梧桐戏路’,宝山南路排起了大巴长队”;


“自驾百里杜鹃,淳朴村民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生活条件让我吃惊”;


“村民变‘管家’游客成‘自家人’,贵阳乌当区羊昌村避暑客比村民还多”;


……


贵州人好客从来不是新闻,而是暖透游客心灵的诚意。而在这片土地上,人心的温暖,往往是游客最珍贵的记忆点。


提升服务可以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可以是细致入微的体贴,关键不在于动作大小,而在于是否真正站在游客的角度思考问题,当游客感受着这份超越风景的温暖,贵州的魅力便在心中深深生根。


一路走来,贵州文旅从“欠发达、欠开发”到今日“火出圈”的盛景,是无数人辛勤耕耘、共同守护的结果。


政府有为、企业向善、游客舒心、群众暖心,也唯有如此,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征程,才能因每个人的用心守护而愈发坚实璀璨。


清凉者爽,清醒者赢。


当“一亿人在贵州,还有一亿人在来贵州的路上”的盛景从网络调侃走向现实体验,我们所期许的,是每一份清凉与热情都被真挚回应。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经验互鉴促提升 贵州六县区分享学生常见病防控亮点

下一篇:《南京照相馆》加拿大首映 观众深受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