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作风“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爽爽贵阳”迎来旅游高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23℃的清凉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夏日惬意,更是当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诚意。


“以前拖着沉重行李箱,游玩的心情早没了,现在贵阳街头随处能寄存,太懂游客了!”来自重庆的游客黄女士感叹道。“自驾游,停车是最头疼的问题,现在贵阳夜间限时停车太赞啦!”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先生接过话茬……


行李寄存服务化解旅途负担、夜间限时停车甩掉出行烦恼、临时交通管制守护漫步安全……记者走访贵阳市太平路、民生路、青云路等网红街区发现,这些惠民举措不仅点燃了避暑经济的热度,更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1.jpg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动真碰硬查摆问题、真抓实干推进整改,将作风建设成效切实转化为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行动,全力以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阿姨,先给您量一下血压。”


“大爷,放松些,我们做个检查。”


7月30日上午,村民聚在黔东南州锦屏县三江镇龙啦村卫生室门前,参加镇中心卫生院组织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项目。


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黔东南州锦屏县把学习教育同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同部署、同推进,督促推动卫生医疗机构进村入户开展“送医下乡、健康义诊”活动,为村民送去“健康大礼包”。


“刚回村,村里就通知去镇卫生院免费做‘两癌’筛查,省钱又省心!”8月1日上午,务工返乡的平秋镇更我村村民陆景花做完检查,拿着检查回执单高兴地告诉记者。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沉的是资源、转的是作风、暖的是民心。截至目前,锦屏县256名医疗专家组成巡诊队,下乡入村巡诊义诊89场次,跑遍15个乡镇、167个村居,1.2万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诊疗服务。


从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到完善普惠养老扩优提质,越来越多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基础民生服务。


“13元普惠价、10元老年价,菜品营养均衡,方便又实惠!”每天中午,六盘水市钟山区荷泉街道大发社区助餐点飘出饭菜香,60岁的张惠芬下楼步行几分钟,花10元吃上了热乎饭菜。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钟山区以社区食堂为切口,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打造覆盖全域的15分钟助餐服务网,让“老有颐养”的幸福在热气腾腾的饭菜里持续升温。


在钟山区凤凰街道城市之光便民食堂,“绵软低糖餐”“低油炖菜”等40余个适老菜品每日由中央厨房现炒现做。78岁的李文述感慨:“从凑合做饭到热饭热菜,还能和老友聊天,日子有滋有味!”


位于明湖路的城市之光便民食堂.png

位于明湖路的城市之光便民食堂


针对行动不便老人,钟山区红岩街道东风西路社区便组建“敲门送餐+健康监测”志愿服务队,社区干部、社工送餐上门。


“送餐不仅是送饭,更是连民心。”东风西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余糧瑞说,以社区食堂为纽带,既暖了老人胃,更聚了社区心。


从群众期盼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作风建设的实效最终要体现在为群众办成了多少好事实事。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为持续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安顺市普定县就业局打出“技能培训+岗位推送+政策扶持”组合拳,通过举办粤菜师傅、家政服务、电工焊工等短期技能培训班,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等活动,搭建就业“连心桥”。


“以前靠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在参加就业局组织的厨师培训后,他们推荐我到现在的公司上班,每月能挣3000多元,以后我还想自己开餐馆当老板!”家庭妇女伍学芳笑着说。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县已举办专场招聘会6场,累计组织14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3000余个,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6期。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308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2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96人,让更多家庭稳住了“钱袋子”。


一桩桩“关键小事”的解决,一次次“用心用情”的服务,传递的是温度,凝聚的是人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一体推进学查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过硬作风,践行初心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细化到一项项具体工作中,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落实到一个个具体行动上,让群众可感可及。



上一篇:第十五届马中企业家大会与第三届亚洲女企业家大会首次落地贵州

下一篇:避暑纳凉贵州行|贵阳一天就有23场文娱演出!游客直呼这个周末100分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