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龙宫当花匠——返乡青年的“花田喜事”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6日

盛夏的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龙宫镇下苑村,230余亩的“花之奇缘”田园综合体里,20余种花卉在风中摇曳,织成一片绚烂的彩色海洋。


近段时间以来,每日上千名游客穿梭其间,快门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这片曾沉寂的乡野田垄,正因杨苑兵、周磊、陈明、赵芳四名返乡青年,绽放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微信图片_20250609203217.jpg

“我们试营业第一天就来了800多人,今年‘五一’假期单日客流突破3000人。”8月4日的午后,32岁的杨苑兵站在观景台的木质栈道上,笑着向记者介绍。作为“花之奇缘”田园综合体的牵头人,这是他从沿海“打工仔”变成“花匠”的第三年。


2022年,杨苑兵和同在广东打工的周磊、陈明、赵芳合计:“家乡有山有水,凭啥守着好资源受穷?”于是,四人筹集300万元启动资金回到家乡,流转了230亩撂荒地,从翻土、育苗学起,把沿海见过的观光农业模式搬回了家乡,并在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


“刚开始村民都说‘这帮娃儿疯了’,好好的班不上,种这些‘中看不中吃’的花。”杨苑兵笑着回忆。如今走进园区,曾经的质疑早已被认可取代,亲子游乐区里,孩子们追着泡泡跑;露营区的天幕下,年轻人举杯说笑;花海中,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


微信图片_20250609202347.jpg

“刷到抖音上的花海视频,特意从市区开车过来。”安顺市民金亚芬举着手机,镜头里的玫瑰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画,“能露营、能遛娃,刚才还体验了扎染,比单纯赏花有意思多了。”


在花卉种植区,62岁的陈桂英正麻利地修剪花枝。“在家门口打工,每月3200元工资,还能照看孙子。”像陈桂英这样的村民,园区里还有39位,涵盖种植、保洁、餐饮等岗位,月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


“这段时间,避暑游客多了起来,停车场都不够停了。”杨苑兵告诉记者,园区投入运营近半年来,已带动周边农户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12户村民开起了民宿,8家农家乐里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龙宫花之奇缘:以花为媒 绽放乡村振兴新图-FZ1002856611.JPG

不同于传统花卉景区,“花之奇缘”正探索“花卉+”多元业态。目前,该园区已形成“赏花+亲子+餐饮+文化”的消费闭环,不断丰富游客体验,让游客乘兴而来、乘兴而归。“接下来,我们还要建非遗工坊,让游客能亲手做蜡染、编竹器,把老手艺变成‘新钱景’,同时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免费提供花苗和技术,带动更多乡亲种花卉、开民宿。”杨苑兵说。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带技术、带资金、带思路回来。”龙宫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正以“花之奇缘”为示范,整合山水资源与民族文化,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带”。如今,“花之奇缘”的模式正被复制推广,更多“花田喜事”正在龙宫镇上演。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贵州省消协倡议规范旅游旺季住宿餐饮消费

下一篇:北半球多地遭遇热浪 日本一周18人死亡 伊朗气温或达50℃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