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建起11个“大冰箱” 每天20吨瓜尖卖全国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5日

7月30日,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戛卧社区内,袁纯海忙着将瓜尖发往全国各地。为了保持瓜尖的新鲜度,该社区目前已建起11个“大冰箱”——冷链仓储,以保证每天20吨瓜尖卖向全国。


“没有‘大冰箱’,我们不可能覆盖全国市场。”袁纯海说,瓜尖易失水、氧化变质,保鲜能保障其鲜嫩和营养价值。


image.png

工人在冷链仓储中忙碌


当天下午,艳阳高照。记者刚一走进其中一个“大冰箱”内,便感受到一丝寒意。这个“大冰箱”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工人们身着大棉袄、羽绒服,有条不紊地分工协作。


工人们根据瓜尖是否嫩绿匀称,将瓜尖分拣成精品和通货。紧接着,按品类将18斤重量的瓜尖和两个冰瓶放进一个箱子中打包。随后,一批箱子会被放入冷藏车,运至全国各地。


截至目前,戛卧社区种植瓜尖面积达1500亩,加上周边种植,共计4000亩,是贵州瓜尖种植最集中区域之一。


如今,戛卧瓜尖已进入盛产期。每天,村民们会载着三轮车将瓜尖送到“大冰箱”内。袁纯海等发货商会当场称重,当场结账。


image.png

身着羽绒服上班


“现在是一天一个价。”袁纯海说,瓜尖每天收购价不同,有高有低,不过最近国内多地出现高温,瓜尖减产,而戛卧却迎来盛产,因此需求量巨大,收购价也噌噌上涨,从6月初的0.8元/斤,一路上涨到了2.5元/斤。


行走在戛卧,除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冰箱”,还有随处可见的瓜尖。村民们房前屋后都“不放过”,统统种上瓜尖。


“稍微有点空地都种了。”戛卧社区党支部书记洪韧告诉记者,种植瓜尖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产业。


image.png

村民正在采摘瓜尖


据了解,瓜尖是佛手瓜藤蔓顶端的嫩芽,口感鲜嫩、营养丰富,可炒可凉拌,是一道深受欢迎的藤蔬类菜品。其产量极高,只要温度适宜,肥水足,能实现“三天一掐”,即掐掉之后,三天后又长出来,且可掐7个月之久,一亩地年产量能达到7000斤,甚至上万斤。


瓜尖来到戛卧,则要从10多年前说起。


“我们以前不吃瓜尖,只吃佛手瓜。”洪韧介绍,10多年前,一村民外出探亲时,吃到了炒瓜尖,回来后自己就种了一些,没想到,瓜尖越掐越长,村民拿去售卖赚了钱,大家便纷纷效仿,经过10余年,戛卧村更是带动了周边村寨种植。


洪韧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来,瓜尖产量越来越大,他们把目标定向全国,到各地开拓市场,如今,戛卧瓜尖已销售至新疆、辽宁、河南、河北、广东、广西、浙江、江苏、重庆等地。


然而,开辟市场并非易事。


“一开始亏了不少钱。”袁纯海已从事瓜尖收购、售卖5年,他介绍,起初,只能通过空运少量到档口售卖,直到被档口老板和当地市民接受后,再慢慢加量,现在他已扭亏为盈,一年能有30万元利润。


同时,不少从事瓜尖收购、售卖的村民告诉记者,瓜尖这个行业竞争很大,他们的优势在于,在高温天气时有盛产期,因此逐渐赢得了市场。近几年来,瓜尖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大冰箱”也越建越多。


瓜尖产业带动了大量就业。每年盛产期时,至少需上百名工人进行挑拣。


“这项工作并不难。”村民袁有琴说,她每天的工作是切菜、打包、装箱等流水线工作,一天能挣100多元。


此外,瓜尖还让农村中老年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洪韧说,相比其他种植,瓜尖种植相对简单,种下10年都无须复种,村民要做的就是对瓜尖进行施肥管护,目前,整个产业带动了化处镇上千人种植。


化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雄浩介绍,下一步,化处镇将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补齐短板,新增冷库,建立交易市场,同时探索瓜尖深加工,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上一篇:国家防总将针对北京天津河北广东的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下一篇:贵州证监局切实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