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仁山街道塘边村肉牛养殖基地,一栋栋牛舍整齐排列,一头头肉牛毛色油亮、膘肥体壮。基地负责人杨某某对前来走访的区纪委监委干部说:“如今肉牛基地运转良好,存栏肉牛最高达500余头,带动周边村民20余人就业。”
此前,该养殖基地因承租方无法正常运营,导致基地长期闲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启动后,万山区纪委监委、区农业农村局等多方协调推动,重新引进有实力的公司进行肉牛养殖经营,并通过资产入股方式,实现群众分红。
农村集体“三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各级党委特别是市县党委要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让老百姓可感可及。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治理作出部署。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聚焦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资产经营管护不善、资产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监督推动全面清理整治,严肃处理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贵州省晴隆县纪委监委围绕截留挪用村集体资金、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等问题开展监督,压实责任推动整改。图为近日,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光照镇孟寨村走访了解有关情况。龙昌琳 摄
全省“一盘棋”推进,摸清“三资”底数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纳入2025年度全省重点整治项目清单,组织力量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督导、推进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分析问题、推动解决。7月2日,贵州省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省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情况汇报,对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等工作提出要求。
贵州省纪委监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健全委领导班子成员包联重点整治项目工作机制,推动市包县、县包乡,同时组建省级督导组,推进工作部署落实。推动省农业农村厅制发整治任务清单,强化工作跟踪指导。督促全省各地找准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靶向纠治,推动形成横向协同、纵向一体、集中发力的工作格局。
“我们在监督调研中发现,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是导致违纪违法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因素。”贵州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为推动彻底摸清家底,省纪委监委推动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制定“贵州省农村集体‘三资’明白卡”、农村集体“三资”精准清查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和资产清查有关说明,建立领导干部包片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各地做好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
据介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开展以来,该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较清查前分别增长23.1%、42.4%、13.1%。
强化案件查办,严惩“蝇贪蚁腐”
盘州市盘关镇东风居委会党支部原书记、居委会原主任张明信利用职务便利,采取收入不入账、少入账等方式,截留居委会所属企业收入用于个人开销,通过虚构居委会及所属企业租赁其个人房屋、门面等事项,骗取集体资金……日前,贵州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相关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释放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惩治“蝇贪蚁腐”的鲜明信号。
该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农村集体资金被侵占挪用、截留私分,资源被低价发包、违规占用,经营性资产闲置低效、非经营性资产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以及村干部特别是村级“一肩挑”人员等重点对象强化监督,严查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以及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今年1至6月,全省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7041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084人,其中查处集体“三资”管理方面问题1452个,立案222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16人。
坚持开门搞整治,该省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开通网络专栏、在公共场所张贴二维码、梳理12345便民热线等方式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同时健全与审计、信访等部门的问题线索移送机制。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涉及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线索565件。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综合运用领导包案、提级办理、挂牌督办、指定管辖等措施,全力攻坚重点案件。
针对基层案件查办力量薄弱问题,贵州省纪委监委指导县(市、区)纪委监委在保持编制、职数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按照协同高效原则,规范增设纪检监察室,推动人员力量向监督执纪执法一线倾斜。同时,完善推广片区协作工作机制,推动全省88个县级纪委监委整合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力量,共建立协作片区381个,将医院、学校等单位和村(居)监督力量纳入片区统筹调配,凝聚监督合力。
为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问题,荔波县纪委监委以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为监督“小切口”,聚焦集体资产处置不公、集体资源流失等突出问题,深化运用“监督联合、问题联查、案件联办、治理联动”的片区协作模式,对全县村(社区)开展片区联合监督,着力发现和查处村(社区)干部监守自盗、贪占挪用及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等违纪违法问题。
此外,该省纪委监委依托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立预警监测系统,依托贵州民生监督系统建立数据比对模型,通过比对核查发现异常数据,实现对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
深化标本兼治,规范监督管理
近日,开阳县纪委监委以“小班授课+片区覆盖”模式,组织纪检监察干部下沉全县18个乡镇(街道),就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廉洁风险点开展纪律教育。
开阳县纪委监委以清理、规范村级合同作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的切入点,督促相关单位排查整改一批不规范合同,推动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管理指导意见,构建“县乡村”三级管理、“县乡”两级备案及司法、财政、自然资源等横向联审机制,进一步规范村级合同流程标准,促进规范高效利用农村集体“三资”。
该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问题排查、监督检查、案件查办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深化整改整治,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督促分级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对账销号,压实责任推动问题整改,强化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紧盯农村集体资金,深化整改村级合同、财务管理、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等方面突出问题,监督推动主管部门认真落实《贵州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实施细则》,严防虚假列支、违规出借村集体资金等行为。安顺市出台“村财乡镇代管”的实施意见,探索由乡镇或由乡镇统一选聘中介机构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代理记账业务,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同时,该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农村集体资产,坚持分类施策,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规范决策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明确经营性资产管理责任和经营目标,切实守护好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