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好戏,是一出什么戏?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9日

贵州,加速抢占演艺经济新风口。


近日,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委金融办、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出台《贵州省打造全国重要演艺市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这份“三年行动方案”最令外界关注的是,贵州提出了一个目标和一套打法。


具体来说,就是力争通过三年努力,逐步培育打造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演艺市场,塑造打响“贵州好戏”品牌,助推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近年来,演唱会、音乐节、话剧、儿童剧、音乐剧……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一票难求。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从243.6亿元跃升至796.29亿元。


群峰竞秀,贵州如何分得一杯羹?政前方想到了三句话。


WechatIMG6239.jpg

路边音乐会开唱。图源|云岩区融媒体中心



第一句话,好戏得有好本子。


戏要好,先得本子好。发展演艺经济,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禀赋资源,就会有不同的路径选择。


一台《多彩贵州风》,经历17年岁月沉淀、5次改版打磨,演出超5000场,这阵“风”还刮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网友称其为“一夜多彩贵州风,演绎贵州六百年”;


一场“路边音乐会”,不设围栏、无需门票、想唱就唱、想听就听、共创共享,原创歌曲在这首发,侗族大歌在这唱响,400余场“路边音乐会”将“爱乐之城”新名片擦得更亮;


……


演艺经济范畴很广,话剧、舞台剧、脱口秀,“村BA”球场的深山音乐会,“红飘带”与《伟大转折》红色演艺“双子星”都是演艺经济的范畴,有人形象地将之形容为“行走的GDP”。


演出经济持续升温,背后驱动力是“体验经济”,换个说法就是当下流行的“情绪价值”。但演艺经济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属,也并非只有一线城市的土壤才能长出来,接住“年轻流量”,大家各有文章可做。


在贵州,演艺经济是个老话题,也是个新议题。


说“老”,是因为源远流长的文脉。贵州被誉为“文化千岛”,脱胎于多姿多彩的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的“好剧本”,经得起推敲、耐得住咂摸,是时间积淀起来的,也是实践打磨出来的。


说“新”,是在于文明贵州的愿景。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以来,贵州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个时候,我们提出打响“贵州好戏”品牌,可谓恰逢其时、正逢其势。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敢于提出“贵州好戏”,最根本的在于贵州有“角”。


“三年行动方案”中有一段关于贵州比较优势的精辟论述:气候宜人山水奇绝的生态优势、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比较优势、群众文娱活动影响广泛的带动优势、数据算力基地发展壮大的支撑优势。


关心关注贵州的朋友会发现,这些优势所言不虚。


比如快进慢游。多条高速铁路穿越贵州喀斯特,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十”字型大通道骨架,北上川渝、南下两广、西进云南、东出长三角早就不是难事,“周末来贵州看场演唱会”说来就来了;


比如山水人文。“黄小西吃晚饭”王牌文旅景区实力足,到“天然空调房”里听个演唱会还能避个暑,这张演艺门票花得物超所值;耳朵、眼睛享受了,还有酸汤、咖啡、新茶饮贵州“新三味”满足舌尖。


所有的一鸣惊人,都是厚积薄发。精开多姿多彩的在地文化,打磨好“本子”;用好比较优势,把消费者请进来、留下来,演艺经济就不是单纯的经济数据,更会成为对这片土地“何以多彩”的全新理解。


遇见蓝莓.jpg

遇见蓝莓音乐节。



第二句话,互相补台,才能好戏连台。


唱戏,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哪一项不到位,都会影响整台戏的效果。同样的道理,打响“贵州好戏”品牌,也只有互相补台,才能好戏连台。


演唱会、音乐节、优质剧,都可以成为人们奔赴一座城的理由,人流滚滚带来消费滚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测算,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即1块钱门票带动周边消费4.8元。


当“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文旅新时尚,演艺经济给个人体验、文旅升级和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机遇不言而喻,但演出市场在“一路猛进”中,也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


比如,演出乱象能不能规范?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会有。有些抱着“赚一票就走”的心态,演艺阵容“高度雷同”,让人审美疲劳;有的地方热衷举办“拼盘”演唱会;还有黄牛囤票抬价、虚假售票链接等问题不时登上热搜,部分演出还存在宣传海报与实际阵容严重不符情况,消耗乐迷信任和热情。


比如,审批流程能不能优化?投资办厂需要好的营商环境护航,演艺经济叫好又叫座也离不开舒心营商环境保障。繁琐的审批流程可能让一场演出从策划到落地耗时数月,是“层层审批”还是“应批尽批”,经营主体最有发言权;遇到体育赛事、商业活动与演出档期“撞车”,“撤档”不是个最佳方案。


比如,城市配套能不能跟上?大型演出考验的不只是运营主体的操盘水平,也是对一座城市治理能力、公共服务的综合检验。地铁能否启动延时运营?公交是否增设临时线路?手机信号怎么保障?演出现场卫生间够不够?……这些细节共同构成观众的体验感知,也直接影响一座城的城市形象。


有人常以“泼天的富贵”形容演艺经济带来的高光流量,但接不接得住?又要用什么去接?都在考验着地方做工作的思路与能力,大家伙期待的是:有“接得住”的能力,有“火下去”的努力。


纵观演艺经济领域的各类问题,有些是个性的,有些是共性的,但大都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往往涉及各级文旅、商务、市场监管、公安等多个职能部门和地方,只有互相补台才能好戏连台。


正因此,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委金融办、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才联合印发方案,就是为了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打响“贵州好戏”品牌。


正因此,“三年行动方案”才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政策解读,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各级宣传、文旅部门要做好责任分解、日常调度等工作,确保见人见事见效果。


mmexport1734973814449.jpeg

伟大转折剧场。图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杨



第三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台好戏,怎么演绎很关键,“生旦净末丑”个个放光彩,离不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长期积累。


2024年,贵阳贵安全年举办大型演唱会10场、音乐节17场,吸引40万外地游客,带动消费超2.5亿元;Z纪元银河左岸音乐节以单场10亿元文旅消费的成绩,跻身全国音乐节影响力前三。


以演艺经济为切入点,“年轻力”与“烟火气”共融、人员流量与经济增量共促,我们是尝到甜头了的。


西南地区头部演艺服务商与复合型文化运营商从这里走出;贵州京剧院副院长冯冠博凭借在《阳明悟道》的精彩表演折桂梅花奖……这些生动故事证明,所有绽放的精彩,都是时间与热爱的双向奔赴。


从台前到幕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像打磨璞玉般培育演艺土壤的贵州,也看到了一个正在苦练内功奋力攀高的贵州。


“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实施财政金融扶持和审批监管优化行动、重点项目和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演艺+”“+演艺”新场景新空间构建行动、全矩阵立体式宣传推广行动、安全管理和精细治理提升行动。


与“五大行动”相呼应的是,“二十条”诚意举措:从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到建立规范高效审批机制,从办好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到提升精细治理水平……桩桩件件,含金量满满。


比如,“文科融合”激发新活力。贵州“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大力发展“演艺+全息成像”“演艺+算力渲染”“演艺+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打造“演艺+科技呈现”新场景,丰富“演艺+智慧互动”新体验。作为全国大数据产业先发地区,贵州进一步推进文科融合是有基础、有条件的,理当拿出更新高招。


比如,“软硬兼施”丰富体验感。针对乐迷最关心的票务问题,贵州“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依托“贵演票务”和“一码游贵州”平台,加快推动演艺资源整合、优质票源聚合、演出信息查询、购票退票服务、个性需求定制、在线直播观看、文旅休闲攻略等功能“一网打通”,联合票务平台推出“贵演票务通票”。


比如,“内外兼修”提升品质感。贵州将从做优特色演艺精品、引进优质演艺市场主体等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大力引进高品质的演出外,另一方面,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系统打造多彩贵州舞台艺术精品矩阵,这里头,“集中力量打造贵州历史文化舞台大秀《遇见多彩》(暂定名)”拉满了期待值。


从“演艺界”迈向“文旅业”,最美的风景不只是名山大川。人们青睐演艺,与其说是对新鲜风物的好奇,更是对融入和体验的热烈追逐,这种沉浸式演艺展示,亦是流量与内涵兼具的文旅风景。


当演艺结束、观众散场,怎样释放演艺经济的“溢出效应”——


好戏,还在后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贵州省三级法院实现执行局局长接待日全覆盖

下一篇:高温持续!7省区市气温将超37℃ 新疆重庆局地可达40℃以上

视频点播更多>